网上有关“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埃迪卡拉纪
前寒武纪
寒武纪
奥陶纪
志留纪
泥盆纪
石炭纪
二叠纪(至此为古生代)
三叠纪
侏罗纪
白垩纪(至此为中生代)
第三纪
第四纪(至今为新生代)
地球是人类的发源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行星。诗人们常常亲切地把大地比作自己的母亲。的确,地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太密切了。地球不仅以它那无尽的宝藏养育着我们,为我们提供生殖繁衍的环境,而且可以说连人类本身也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在辛勤探索着地球的奥秘。
地球史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重复的,有着自己的演化史,正像世间一切事物一样,地球也有自己的孕育时期、童年时期、现阶段的青壮年时期,未来的地球也必将走向其衰老和死亡。
地球总的历史已有46亿年,但人类产生才300万年左右,人类文明史却只有6000年左右,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人类对漫长早期史的了解是不能直接观测到的,但是,地球史有其本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周期系统,因而地球史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各种类型的岩石、化石、岩层变形的迹象、岩层或岩体之间关系等地质纪录,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测定法、氨基酸消旋测定法、古地磁法等现代科技手段的探测研究,可把地球演变发展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地球的诞生和它的童年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成员,它跟太阳系的起源有密切的关系。这样,要认识地球形成和早期的演变历史,当然离不开探索整个太阳系的起源,而太阳系是众多恒星中的一员,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恒星演变的一般规律推测太阳系以至地球的起源了。
一颗恒星的演化可以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引力收缩阶段,即弥漫星云间的相互引力而集中成一团团星云;第二阶段为核反应阶段,原始星云间相互碰撞发热,内部进行剧烈核反应;第三阶段是衰老阶段,即作为核聚变燃料氢和氮等逐步耗尽。
根据恒星演化一般规律,可推测大约在距今50~60亿年以前,一团星云开始集中,在引力收缩的过程中,这团星云的大部分物质进入中心,形成原始太阳,开始有了形体,并开始发光。之后,由内部核反应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它每时每刻都在放射光和热。
地球最早可能是由大大小小的星云团集聚而成的,一般认为在距今47亿年前它已经增长到现代地球质量相近了。这时候的地球还只是许多微星的集合体,叫原地球,原地球在引力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的作用下,不断受热,当原地球内部温度达到足以使铁、镍等元素熔融时,铁、镍等元素迅速向地心集中,在46亿年前左右形成地核和地幔,地壳初步分异作用。原始地壳比较薄弱,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频繁活动,从火山喷出的许多气体,构成原始大气,如CH4、NH3、H2、H2O(水蒸气)、H2S、HCH等,但无游离的氧(现在大气中的氧是光合生物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后长期积累起来的)。这种还原性大气在闪电、紫外线、冲击波、射线等能源下,形成一系列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等(这已被美国科学家米勒设计的模拟雷鸣闪电的火花放电装置使无机物合成有机物这个实验得到证实)。这些有机小分子化合物或直接落入原始海洋,或经由湖泊、河流汇集到原始海洋,在海洋中层长期积累、相互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进一步缩合成结构原始、功能不专一的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这些生物大分子在原始海洋中积累,浓度不断增加,凝聚成小滴状,形成多分子体系。在一定的进化概率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再经过长期不断进化,大约在35亿年前终于形成了具有新陈代谢和自我繁殖能力的原始生命体。此为生命演化的第一阶段,即非细胞生命阶段,实现了从非生命到生命转变的过程。
地球的童年,从距今46亿年形成时期起,大约延续到距今30亿年左右,一共15.16亿年。当然,对于地球的童年,现在知道的还不多,仍然是一个有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二、地球的少年时期
从距今30亿年左右到5.7亿年这段时间,地球进入了少年时期,也就是前古生代时期。虽然这个时期延续时间十分漫长,大气、水、生物圈也都有很大发展,可是生物界的进化却很缓慢,直到前古生代末期,地球上也还只是有菌类、藻类和一些低等原生动物、腕足类动物等。这跟寒武纪以后生物界突飞猛进的发展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地球进入少年时期是以最早出现小块陆核作为标志的,后来大陆就是由陆核逐渐扩大而形成的,地球上发现的有确凿证据的小块稳定陆核形成于距今28亿年前,地点在非洲南部。直到25亿年前,各大陆内相继形成若干个小块稳定陆地。后来在距今17亿年左右,地球经历了一次最有意义的稳定大陆形成事件,稳定大陆的面积在相对比较短的历史阶段里大大增加,大陆差不多接近了它现在的规模。但形成的大陆岩石圈(也称原地台)还比较薄弱,保留有相当的活动性,没有达到真正的稳定。
从原地台到地台的转变时期是从距今17亿年到距今14亿年左右,根据科学家对资料的研究分析来看,原地台曾多次被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所打碎,又不断被下面涌上来的岩浆物质所胶结,变得越来越厚,越来越稳定,因此,距今14亿年左右是稳定大陆最终形成时期,地球岩石圈的演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此时期,生物界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即原核细胞阶段,这一阶段生命已经有了细胞形态,有真正的细胞膜,但是还没有真正的细胞核,分不出真正的核膜和核仁。主要以在28~20亿年前最为盛行的蓝藻为代表,它能进行真正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早期地球的还原性大气逐步被氧化型大气所替代,其后接着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进化,出现了真核细胞,从原核细胞发展到真核细胞是生物界完成的最重要的一次进化。
三、地球的古生代时期
古生代时期的地层可分成早、晚两期,早古生代分为寒武、奥陶、志留三个纪,从距今大约5.7亿年到4亿年;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石炭、三叠三个纪,距今4亿年到2.3亿年。这3.4亿年时间是最古老生命的时代,地球到这个时期已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变。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和结构跟今天地球情况差不嗔恕U飧鍪逼谒?⑸?牡刂首饔茫?蘼勰诹Φ幕故峭饬Φ模裉斓厍虮砻婧屯敛阏?诮?械南啾龋?惨丫?芟嘟?恕I?锝?肟涨胺笔⑹逼冢俊⒅秩嚎涨暗卦龀ぃ?耸逼谥泻笃谒派?锏锹匠晒Α?
从寒武纪开始,地台经过长期风化、剥蚀、搬运等外力地质作用,地球表面高低差异减少(即平夷作用),低洼区域屡遭海水浸漫,浅海面积不断扩大。此时期是地球上最早出现可利用的煤的时期,如我国南方的一种煤—石煤,就是由生活在滨海、浅海的海生植物遗体大量聚集石化而形成的。到了志留纪末期,地台周围和地台之间的地槽区发生了加里东(英国的一个山名)运动的大变动,延续时间为几百万年。原来低平地区重新被抬高,简单地貌复杂起来。经过这场变动之后,有的地方发生了倾斜、褶皱,有的地方发生断裂,大陆总面积扩大。随着平夷作用的又一次进行,地球地势又逐渐趋向平缓,太平洋若干地区重新发生海浸,在石炭纪中期,海浸规模达到最大。从石炭纪晚期开始,强烈的构造运动使地槽里的沉积岩和火山岩层产生剧烈的褶皱,转化成褶皱山系,构造运动此起彼伏,一直延续到晚古生代末期才完成,这个运动叫华力西(阿尔卑斯山脉中的华力西山)运动。
华力西运动使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槽,东欧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乌拉尔地槽、西伯利亚、中亚、中国地台之间的广大地槽区、北美、东缘的阿巴拉契亚地槽都转化成褶皱山系,海水退出,使欧亚大陆连成一片。全球大陆块达到最大程度的相互接近,这就形成了全球统一大陆——潘加亚大陆,大陆总面积已经跟今天地球上的大陆总面积相差无几了。
在前古生代末期,植物和动物已经分化。在植物界中,蓝藻和菌类繁盛;在动物界中,已经出现低等无脊椎动物,进入寒武纪,植物界中的红藻、绿藻等开始繁盛;动物界中,若干门类无脊椎动物,尤其是三叶虫突发性开始繁荣。奥陶纪的海洋里,植物界中藻类广泛发育,海生无脊椎动物中以头足类居多,在奥陶纪晚期,已经出现了原始的没有颌的圆口鱼形脊椎动物——无颌类。真正的鱼类是出现在志留纪晚期。到了泥盆纪时,鱼类已经很繁盛,是当时最高等的动物。其中有一种总鳍鱼,以后发展成为两栖类。
由于加里东运动,使大陆面积扩大,某些海洋消失,环境剧烈变化,使那些适应性强的生物种类生存了下来。在泥盆纪中期,陆生植物得到很大的发展,许多种属已经长成大树,并且出现了昆虫、两栖类。到石炭纪中期,出现了森林,昆虫也进一步向空中发展,同时由两栖类进化而来的爬行类也出现了,后来的华力西运动,使海水退去,大陆面积更加扩大,使生物界向大陆进军的进程又大大推进了一步,总的来说,在古生代时期,植物界从低等的水生藻类进化成比较高等的陆生植物,动物界从比较低等的海洋无脊椎动物进化到鱼类和陆生爬行类动物,完成了向大陆进军。
四、地球的中生代时期
中生代时期分为三叠、侏罗、白垩三个纪,从距今2.3亿年起到6700万年前结束,延续时间大约1.6亿年。
中生代开始以后,地球史发展出现了新的转折,潘加亚大陆逐步解体
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四次工业革命分别是如下: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
标志: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简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标志: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简介: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标志: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简介:第三次工业革命一般指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4、第四次工业革命
时间:21世纪开始第四次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
标志: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简介:第四次工业革命一般指工业4.0,是基于工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的划分。按照共识,工业1.0是蒸汽机时代,工业2.0是电气化时代,工业3.0是信息化时代,工业4.0则是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产业变革的时代,也就是智能化时代。
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2013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式推出,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提高德国工业的竞争力,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随后由德国政府列入《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
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德国所谓的工业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简称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
工业革命事件结果
1、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社会转向现代工业社会的重要变革。
2、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它使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
3、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
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进入科技时代,生物克隆技术的出现,航天科技的出现,欧美有称为21世纪系统与合成生物学将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即生物科技与产业革命)。
4、第四次工业革命
21世纪开始第四次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电力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扩展资料: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机器生产,它在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上引起了根本性变化,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英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到19世纪上半期,机器本身也用机器来生产,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之后,法、美等欧美各国也相继进行了工业革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当时科学技术主要集中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新能源(电力,石油)的发展和利用。
(2) 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创制。
(3)新通讯的应用。标志,电力的发明和使用。特别是新能源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进入了: “电气时代”,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的科学技术的到来,这次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上被称为第三次技术革命。
标志着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有划时代意义的是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四、第四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
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虚拟现实以及生物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发源地:美国,德国,中国等科技大国。
工业革命是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⑴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为工业革命创造了重要的政治前提。
⑵消除农业中的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一定的国内市场(英国圈地运动)。
⑶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提供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所必需的大批自由劳动力和巨额的货币资本(殖民掠夺)。
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长期的发展,为大机器生产的出现准备了技术条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工业革命关于“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达煜喆]投稿,不代表氢时代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qsdsy.cn/syzs/202501-1296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氢时代的签约作者“达煜喆”!
希望本篇文章《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氢时代]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从冰河时代到科技时代都有哪些时代?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